【纪检人声音】大江大河有“大治”

发布时间:2020-07-30  点击数:632



      

      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多地强降雨,局部地区遭遇暴雨或特大暴雨,一些地方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失。在各地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战,积极抗洪抢险的同时,中华大地上数以万计的水利工程,也在守护着人们的安宁。

  治水,从民生连接着民心。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中走来,深知民间疾苦。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十分重视修塘筑坝、兴修水利。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被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党中央先后提出许多治理、开发、保护江河的战略目标,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后,三门峡、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建设投入运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治水与5000年历史相伴相生,不但凝结出宝贵的治水智慧,更积淀出伟大的精神,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众志成城、敢于胜利,体现在一次又一次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体现在一个个宏伟的水利工程中。

  目前,全国各类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万座,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30多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已经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但在当前的严峻汛情下,要看到我们水利建设和防汛体系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防汛能力和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绿色之本。现代水利的内涵,不仅仅是防洪、排水、灌溉、水力,还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大国家发展方略。大江大河有“大治”,我们正在谱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篇章。(工控企管纪委)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XML 地图